Rss & SiteMap

藝術論壇 /

藝術文化 藝文論壇 藝術論壇 免費藝術社群 歷史最優久的華人藝術網 台灣藝術 大陸藝術 華人藝術 海棠藝術 藝術 油畫 水彩 陶藝 雕塑 書畫 金石 攝影 藝術 多媒體 世界名畫 複製畫 雕塑 賀卡 石版畫 版畫 藝術愛好者訂購藝術商品的最佳管道 藝術產業者宣傳服務的最佳媒體 藝術創作者展現作品風格的最佳舞台 台灣藝術網 海棠
共1 條記錄, 每頁顯示 10 條, 頁簽: [1]
[瀏覽完整版]

標題:這座司法檔案博物館,會不會成為新的打卡地?

1樓
FDGTR 發表於:2024/2/28 上午 10:14:00

 9月15日,浙江麗水「龍泉司法檔案博物館」揭牌開館。最高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馬世忠在出席揭牌活動時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持在保護中傳承、在創新中弘揚,努力把龍泉司法檔案博物館打造成為法院文化建設的標誌性項目,為全面加強新時代人民法院文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走進博物館,「走向法治」四個大字映入眼簾,這也正是博物館的核心主題。博物館依照從中國傳統法律文化到百必利勁

Viamax增大丸年大黨的法治探索,從國家到龍泉地方司法實踐的思路,展示了中國傳統時期的法律和審判制度、中國司法制度近代轉軌中的龍泉實踐和地方社會治理、中國共產黨法治建構的百年實踐等內容

 

  拂卻塵埃現明珠

  清末民初,社會動盪、戰亂頻仍,無數珍貴史料毀於戰火。龍泉位於浙西南山區,有幸完整地保留下一批珍貴的司法檔案。龍泉司法檔案現存1.7萬餘卷,88萬餘頁,時間自清鹹豐元年(1851)始,至1949年止,是目前所知保存最完整、數量最大的晚清民國時期地方司法檔案,全面客觀展現了基層司法制度和司法實踐從傳統到近代的轉型變遷,是珍貴的檔案文獻遺產。因地方司法機構變動頻繁,幾經易手,檔案毀損嚴重。1973年,浙江省龍泉市人民法院恢復工作,組織人力進行一年多的全面整理、分類、歸檔。2007年,龍泉市檔案館與浙江大學歷史系全力發掘與研究,終於讓湮沒於歷史塵埃的佚文典製得以傳世。

  2007年11月10日,時任浙大歷史系教授包偉民在龍泉市檔案館庫房裡,見到了這批收藏在密集型書架上、佔據大半個庫房的晚清民國地方司法檔案,開啟了龍泉司法檔案整理研究計畫。歷經12年,浙江大學、中華書局、龍泉市檔案館共同努力,讓塵封已久的檔案「重見天日」。2015年,龍泉世界三大約會強暴藥 GHB FM2 DDK迷姦粉 催情水 日本淑女剋星精華素 一滴銷魂

卡宴春藥 金蒼蠅 美國黑金 美國黑魔 英國威馬 印度神油 JOKER 2H2D 德國愛神司法檔案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2019年,國家出版基金重大計畫《龍泉司法檔案選編》五輯96冊全部完成出版

 

  化繭成蝶譜新篇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闡述我國優秀傳統法治文化,講好中國法治故事」等關於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集中呈現龍泉司法檔案研究成果,龍泉市人民法院於2021年10月開始興建龍泉司法檔案博物館。2022年7月,龍泉司法檔案博物館入選「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特色計畫」。

  龍泉司法檔案博物館建設規劃分「中國傳統時期的法律與審判制度」「中國司法體系近代轉軌中的龍泉實踐」「龍泉司法檔案與地方社會治理」「抗日戰爭時期的龍泉地方司法」「中國共產黨法治建設的百年實踐」5個展陳單元,數位展陳與實物展陳相結合,透過檔案內容介紹、典型案例剖析、相關司法文物展陳、互動體驗等方式,打造學習互動、情境共融的展覽空間,是獨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傳播陣地、開放共享的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和核心豐富的學術研究展示高地。

  龍泉司法檔案中的案件包羅萬象,既有房液態威而鋼 雙效威而鋼 一想就硬 華佗神丹 三體牛鞭 保羅V8 印度學名藥 cenforce宅、屋基的產權和租佃糾紛,也有杉木、毛竹等林產的爭奪;既有家庭財產繼承的紛爭,也有行商坐賈的不同利益訴求;既有基層管理引發的官民衝突,也有民風民俗帶來的種種矛盾。龍泉司法檔案蘊含的民惟邦本、息訴無訟、德法共治等中華傳統法律文化精華,對建構當代社會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史鑑價值。

  民惟邦本

  龍泉山林資源豐富,素有「浙南林海」之稱。地方官員審理涉山林糾紛案件時,常依賴族譜、契約、碑刻以及實地履勘情況進行判決,平息糾紛,維持山民合法權益。如光心二十六年,李學榮控週關榮等盜砍杉木案,貢生李學韓請求知縣追回被人盜砍的木材,知縣戴洪喜查明事實後,令周關榮將木材照股分給李學

  龍泉雖然介於萬山之中,但在民國時期商業貿易也具一定規模,根據1928年資料統計,當時龍泉縣有棉布、國藥、南北雜貨、文具印刷、牙行等22個行業,地方官員積極藉由法律規範和民間習慣維持市場秩序,保障市場參與者的合法權益。

  司法檔案記載的同春生布莊聲請宣告破產案為麗水市境內有明確案卷記載的最早破產案例。1935年,同春生布號代理人王穎香向龍泉地方法院申請破產,龍泉地方法院透過東陽地方法院、江蘇上海地方法院、常熟縣政府等向38名債權人送達查明財產通知書,部分債權人提出財產異議。龍泉地方法院經調查審理,以同春生布莊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裁定布莊破產,並選任李藩律師為破產管理人。後來經過佈告拍賣,由葉旭喧等承買該布莊財產而告結

  息訴無訟

  以和為貴的中國文化血液深深滲透於中國司法之中。龍泉地方社會就有發生爭端後借助宗族親友、地方耆老、保甲士紳等「中介」力量進行調處的傳統。官批民調制度是晚清民國時期基層社會的治理經驗,地方官員在處理涉及戶婚、田土、錢債及部分屬於輕微人身傷害的糾紛案件時,會使用「批詞」的形式指令民間力量進行調處,分「批付--民調--?復」三個階段,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宣統元年毛樟和控毛景隆昧良賴債案中,毛景隆(即毛鴻)以兩張土地契據為抵押向毛樟和借款,後未在規定期限內還款,反而將所抵押土地賣給他人,毛樟和向知縣呈狀起訴。知縣陶霦接獲呈狀後,請毛樟和「自行邀族理追,不必涉訟」

  德法共治

  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一直是國家體制和國家治理的鮮明特色和重要內容,體現了中華法系的優秀思想和核心理念。龍泉司法檔案記載,地方官員施政時,極為注重「德教」「德治」「德化」。

  光緒十八年劉葉氏控劉鼎奎掯納膳租案,龍泉東鄉岩頭莊六十八歲的老婦劉葉氏狀告過繼的嗣子劉鼎奎在其丈夫去世後,平分了遺留田產及山場等財產,卻未依約定履行奉養義務。知縣畢詒策審訊之後,當堂將劉鼎奎責懲管押,並且令其將膳田契據交還劉葉氏。判決對孝道倫理道德準則的維護,有利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穩定社會秩序。

  這批檔案記錄了近代地方社會結構、經濟形式、家庭婚姻等面向的變遷,展現了中國法律制度和司法實踐從傳統到近代變革的完整過程,直接反映出法律變革與社會變遷之間的互動機制和過程,具有無可取代的社會價值,也為當前社會司法制度改革、社會治理等提供了直接的參考數據,極具實踐價值。透過深入研究挖掘珍貴史料,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實現創意轉化、創新發展,並運用到司法實踐中,讓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共1 條記錄, 每頁顯示 10 條, 頁簽: [1]

arts 回到首頁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1.1
Processed in 0.1250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