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藝術論壇 /

藝術文化 藝文論壇 藝術論壇 免費藝術社群 歷史最優久的華人藝術網 台灣藝術 大陸藝術 華人藝術 海棠藝術 藝術 油畫 水彩 陶藝 雕塑 書畫 金石 攝影 藝術 多媒體 世界名畫 複製畫 雕塑 賀卡 石版畫 版畫 藝術愛好者訂購藝術商品的最佳管道 藝術產業者宣傳服務的最佳媒體 藝術創作者展現作品風格的最佳舞台 台灣藝術網 海棠
共1 條記錄, 每頁顯示 10 條, 頁簽: [1]
[瀏覽完整版]

標題:李世民避敵鋒銳與英帕爾戰役

1樓
FDGTR 發表於:2024/3/15 上午 11:31:28

 《百戰奇略》不戰篇原文為:凡戰,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兵勢不利;彼或遠來,糧餉不絕,皆不可與戰,宜堅壁持久以敝之,則敵可破。法(《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曰:“不戰在我。”

  不戰篇認為,大凡戰爭,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兵力對比於我不利;或者敵人雖遠道而來,但糧餉供應源源不斷,都不可急於與其進行決戰,而應當堅守壁壘、持久防禦以將之拖垮,這樣最後就能擊敗敵人。誠如古代兵法所說:“不與敵人進行決戰的主動權要牢牢掌握在我方手中。”

  戰例

  唐高祖武德年間(西元619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軍東渡黃河討伐割據勢力劉武週。江夏王李道宗當時17歲,隨軍從徵。他向李世民建議:「敵人鋒芒正銳,不可直接抵擋,應當採取固守深溝高壘的方針,挫敵鋒芒。敵人兵力雖多,但屬烏合之眾,不能持久作戰,等到其糧草耗盡,士氣衰落,那時不用打仗就可以擒獲敵人。」李世民聽後十分讚賞並採納他的計策。兩軍相持近半年後,敵人糧盡,被迫撤退。李世民率軍追至介州(今山西省介休市),大敗劉武周軍。

  1944年3月至7月,日軍在印度英帕爾地區對英印軍發動進攻,企圖奪取盟軍反攻基地英帕爾,威脅盟軍重要補給基地迪馬布爾。英軍自緬甸兵敗、撤退至英帕爾後,將這裡建造成巨大的軍事和後勤補給基地。英帕爾草原遍佈軍營、醫院、軍械庫、彈藥庫和軍需庫。此戰中,日軍輕敵冒進,部隊補給完全依靠攜行給養,企圖繳獲英帕爾的大量英軍物資以維持其戰鬥。英軍早已洞悉日軍作戰企圖,採取「堅壁清野」策略固守防禦,使日軍「就地補給」計畫成為泡影。同時,英軍也重點打擊日軍後方基地和補給線,使日軍很快處於彈盡糧絕的境地。最終,日軍因糧食與彈藥不足而潰敗,盟軍在印緬戰場從此轉入總進攻的戰略階段。

  計謀分析

  保持耐心,力戒輕戰。戰爭不僅關乎指戰員生死存亡,而且牽涉國家利益,不計代價輕言戰事將帶來難以估量的嚴重後果。因此,對待戰爭須慎又慎,這要求指揮者俱備強大的心理承受力和戰略定力。特別要看到,在人類戰爭史上,大凡處於戰略攻擊的一方,戰力往往比戰略防禦的一方更強。在強敵進攻的態勢下,毫無把握地主動迎戰或全面出擊無異於以卵擊石。對此要保持冷靜頭腦和極大耐心,分析戰場局勢,力戒輕戰、盲目作戰甚至為戰而戰。面對強敵的正面進攻,可以逸待勞,減少與強敵的直接接觸,只要能抵擋住敵氣勢洶洶的第一波攻勢,我「主」戰的優勢就可逐漸體現。在得知日軍第33師進乖乖水 聽話水 失憶水日本春藥 日本性奮劑 FM2 瀰漫之夜 DDK迷姦粉 金蒼蠅迷情液 一滴銷魂催情水攻英帕爾只攜帶2周至3週的口糧、2個基數彈藥後,英軍針對性堅壁固守,很快日軍彈藥便消耗一空,日軍口糧也由出發時的每餐6兩降至0.3兩,被迫以芭蕉心、野果、野菜充飢,士兵飢餓不堪,作戰自然失利。

  調動敵人,創造戰機。要注意的是,保持耐心強調的是韜光養晦而非苟且偷生,二者有本質區別。前者是積極尋求質變機會,後者則是消極被動的表現。不戰雖不應簡單理解為被動防禦,但要看到所謂“堅壁持久以敝之”,也僅僅是一種確保自身不敗的舉措,對敵殺傷和牽制不大,戰爭進攻主動權始終在敵不在我。要真正做到“不戰在我”,在保存實力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設法勞敵,使敵在我掌控範圍內為我所調動,迫其不戰自亂,從而創造出「在我」的有利戰機。在英帕爾戰役中,英軍在憑險固守、不斷消耗日軍的同時,為從根本上削弱日軍戰力,先後在日軍後方區域空降奇兵破壞日軍後勤補給,並空襲日軍後方,使其損失嚴重,被迫轉入防禦,從而一舉扭轉不利態勢,贏得戰場主動權。

  適時出擊,攻心奪志。在不利條件下,不進或不戰是有利條件下更好地進或戰。不戰並非讓自己春藥 春藥網 媚藥 催情藥 迷藥 東京春藥網 春藥用法 春藥是什麼 春藥使用方法 有效春藥 購買春藥 春藥哪裡買 春藥能給你帶來什麼 春藥用法 春藥製作 使用春藥感覺 春藥推薦 春藥原理 春藥使用案例 春藥心得 春藥效果安逸、對手疲憊,而是要最終擊敗對手、獲得勝利,因此不戰絕非消極避戰、守而不戰,而是應主動把握決戰時機。可見不戰之根本是透過堅壁困敵和充分調動敵人,創造有利時機,一舉出擊贏得勝利。古往今來進攻一方,特別強調一鼓作氣,而當戰局出現變化,敵久攻不下、因補給困難欲戰不得時,敵軍軍心士氣也將逐漸瓦解。“待其自敗,而後乘之”,此時出擊便可一舉扭轉戰局,牢牢掌握戰爭主動權。李世民對劉武週「深溝高壘,以挫其鋒」近半年,迫使劉武週力疲糧盡不得不北撤。李世民抓住這一大好時機,率軍緊追不捨,最終大勝,創造了堅壁不戰、持久疲敵的成功戰例。

共1 條記錄, 每頁顯示 10 條, 頁簽: [1]

arts 回到首頁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1.1
Processed in 0.2382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