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藝術論壇 /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張敏2020年在該院微信公眾號上談到,多數萎縮性胃炎患者無任何癥狀,有癥狀者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如上腹痛、腹脹、餐后飽脹及早飽感,還可有食慾減退、噯氣、泛酸、噁心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消瘦、乏力、健忘、焦慮、抑鬱等精神癥狀。
儘管得了萎縮性胃炎並不一定會導致胃癌
,但是如果慢性萎縮性胃炎不及時醫治的話,很有可能會發展成胃潰瘍,甚至還會發生消化道出血,所以一旦發現胃炎要及時治療和養護。
此外,相較於中老年人,年輕人患慢性萎縮性胃炎后,病程更長、更容易造成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大大增加了患胃癌的幾率。 如今很多年輕人對胃衰老沒有意識,導致胃癌患病率增加。
8個壞習慣,正在毀掉你的胃
1. 愛吃燒烤、油炸食物
“胃癌是典型的與飲食習慣有關的疾病,大
家熟知的燒烤、油炸類食品能誘發癌症。” 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孫浩2017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談到,臨床中發現30歲到40歲的胃癌患者中,過半的人都愛吃燒烤或麻辣燙。 尤其是有些地區的人們口味重,喜歡吃燒烤,但食物經過燒烤或煙熏后,容易產生如3-4苯並芘和環芳烴類物質,這些都是明確的致癌原。
2. 吃得太鹹
除了燒烤,高
鹽飲食也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係。 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主任孫浩2017年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中表示,世衛組織規定的是,每人每天的鹽攝取量為6克,超過了這個量,食鹽中的高滲透液會破壞胃黏膜,長此以往,也容易誘發胃癌。 泡菜、香腸、臘肉等等也都是高鹽食物,所以一定要少吃。
3. 飲食不規律
原聯勤保障部隊第九??醫院腫瘤科主
任歐陽學農在2011年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談到,經常三餐不定時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氣進食為1.5倍,喜食燙食為4.22倍。 如果上述因素協同作用,患胃癌的相對危險性將會明顯提高。
4. 經常熬夜
歐陽學農在2011年健康時報的採訪中談到,雖然目前難以確定胃癌與睡眠不足的關係,但有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降低胃部血液流量,削減胃的自保能力,大大增加患胃潰瘍的機會。
5. 吸煙、喝酒
吸煙與胃癌也有著一定關係。 煙霧中含有苯並芘、多環芳香烴等多種致癌物,是胃癌的誘發因素。 而喝酒很容易損傷胃黏膜,引發胃出血。 最安全的飲酒值是0。
6. 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因素,尤其胃癌。 所以日常生活中最好分餐,不要嘴嚼食物餵孩子,避免幽門螺桿菌的交叉感染,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7. 壓力太大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馬晉平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在門診經常遇到在工作壓力大、生活不順心的的時候發生胃病的患者。 這些患者長期精神壓力過大,導致植物神經紊亂:胃液分泌失調、胃黏膜血供減少等,輕者表現為胃口不好,嚴重者可導致胃潰瘍發生、甚至出現急性出血。 所以,我們胃腸醫生經常跟患者說,胃潰瘍是“愁出來的病”。
8. 過度肥胖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沈琳2013年在健康時報中談到,隨著肥胖人群的增加,患上胃食管反流的人越來越多,胃的近端反反覆復被反流上來的胃酸刺激,患癌的幾率明顯增加。 所以,控制體重,不僅對預防心腦血管病上有益,還對預防癌症,特別是胃癌有益。